保健专栏 首页  >  保健专栏  >  正文

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作者:     日期:2014-12-23     来源: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发现这两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尽早向有关部门报告。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在大学生中管理好传染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常见病,包括传染病等方面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2)新生入学时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在校学生应定期迸行健康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3)对高热、腹泻、呕吐等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应及早诊治。对确诊或疑似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应迅速隔离治疗,并尽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4)对曾与急性传染病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要接受卫生部门的检疫和医学观察。    

5)对患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病情及对健康人群的影响,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或休学回家休养,以免在校园内传播流行。  
(阅读次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条:家庭急救须知
下一条:冬至养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