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专栏 >> 正文
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23  
  

5)经血液、血制品和胎盘传播 输注带病毒的血液、血制品可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及艾滋病等。另外,妊娠期间患有肝炎、艾滋病等,病原体可经胎盘及血液传给胎儿,形成母婴传播,又称垂直传播。    

6)土壤传播 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很多,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必须在土壤中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具有感染性,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钩虫卵等都需在土壤中发育到芽胞期或蚴虫期,再通过人的伤口或皮肤而感染,引起破伤风、炭疽及钩虫病。   

7)虫媒传播 媒介昆虫作为传播因素的作用分为叮咬传播和机械性携带传播。叮咬传播指的是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需在特定的媒介昆虫体内生长、发育、经叮咬吸血而传播,如蚊子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虱传播斑疹伤寒。机槭性携带传播,如苍蝇可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    

3、易感人群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病原体容易感染的程度为人群易感性。若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休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当他们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时便易感染或发病。人群的易感性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人群中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群易感性,是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和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如果控制或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新的传染就不可能形成,流行也就终止。因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要采取综合措施切断三个基本环节的相互联系。    

1、管理传染源 管理传染源是防治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对传染病人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起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阅读次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家庭急救须知   下一篇:冬至养生歌
[收藏] [推荐]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关于校医院就诊携带校园卡...
·烟台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
·居民安全用药提示第三期经...
·居民安全用药提示第二期用...
·居民安全用药提示第一期:用...
  相关文章
·结核病防治宣教核心信息
·中东呼吸综合征可防可控,...
·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家庭急救须知